Vitalik Crypto Cities 原文:https://vitalik.ca/general/2021/10/31/cities.html

会议讨论记录

海绵:之前对这个 Crypto Cities 这个概念没那么感兴趣 后来 remote 时间长了 逐渐理解了 为什么要构建 这样一个 “城市” 或者说社区。低成本的、健康的 社交、政治、经济、日常生活是稀缺品,现阶段似乎没有哪个组织专门提供这种服务,只能自己探索。

Ming:CityDAO(https://www.citydao.io/)NFT(用于二次方投票,有治理方面的用途,citizen 才可以发起提案)总量 10000 枚。土地并非 CityDAO 的内核,其思想来源于荣格,旨在探索新的主权模式,想打造 Network City,感觉能落地。以区块链、代币化的方式实现城市的治理,打造一个未来之城。

目前的治理架构更类似于线上的 DAO,之前有 11 个公会,现在是 7 个,每个公会由 2-3 个人负责协调。曾经有 Mission 公会,现在已撤掉,治理更加扁平。三周内有 20 个赞就可以获得 snapshot 投票权。目前已通过的一个提案,拨款 100 万美金,从未来之城到小城镇(Web3 的小型硅谷)。丹佛社区治理相关的提案也通过了。搭建一种新型的生产关系,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会迸发出新的生产力。

定慧:数字游民本位,数字城邦(DeSociety)。SeeDAO 更倾向于关注华人圈和提供服务,100 万资金给了战略孵化器,市政厅留 77 万。一些地方如果搭建数字游民的在地社区很有想象空间。

海绵:据 baiyu 观察,洛杉矶的年轻人也有 “躺平” 的倾向性。飞轮效应,世界的不确定性和波动具有 “反身性”,有可能越发波动。

York:一些文章相关的 context 补充,关于 CityCoins(https://www.citycoins.co)。社区通常不够完备,而城邦(state)是一个最小的、完备的治理单元。

老胡:人们离机器越近,人们离彼此就越远,科技让人们在一起孤独(alone together)。P2P 采取的技术策略、伦理及其联邦化(federalization)的理想与 Web3 的 “去中心化”(decentralization)蓝图显然不同。P2P 是小社群广连结,轻量级的共产;而 Web3 则希望一切都能货币化(是的,这是最终目的),因此昂贵复杂,层层依赖,失败率更高,更耗能。相较于个体隐藏在匿名与安全背后永不断线、持续分心,被化为物或者一串哈希数值的近似物的状态,可供彼此浏览、暂停和即时取用;我们更关心个体间的关系,人们如何聚集,群体间的交流如何产生。(https://www.caa-ins.org/archives/9420

会前主讲概括

by 杜雨承